|
機械化播種育秧,清新按下春耕生產“加速鍵”!穩產增產,科技是關鍵。 眼下正值水稻育秧的關鍵時期,在清新區三坑鎮,農戶們不誤農時搶抓先機,積極開展機械化育秧工作,讓科技助力水稻種植跑出“加速度”,為糧食豐產豐收奠定基礎,助推全區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。 在廣東穗源新型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育秧現場,一條水稻育秧生產線正開足馬力生產。
在工人們的配合下,經過擺盤、撒土、澆水、撒種、蓋土、出盤6道程序后,一個個秧盤就制作完成了,整個流程不超過30秒。 公司農機部經理熊小軍介紹,今年是該公司第一年全程機械化育秧,正常情況下,育秧機一小時可制作約450個秧盤,“例如我們要種350畝水稻,則需要約7500個秧盤,如果用傳統育秧的方式,需要10個工人大約一個星期。現在用機械育秧,只要一臺機器和5、6個工人,兩天時間就可以育完了,大大地節省了人力及時間成本。” 除此以外,與傳統的人工育秧相比,機械化育秧還不受降雨、干旱等不利天氣因素影響,確保秧苗安全。同時,機械化育秧的秧苗質好量大,成活率高,能讓接下來的機械化耕種操作更方便。
“以前育秧,人工撒播谷種沒那么均勻,現在用機器撒播很均勻, 生長出來的秧苗會比較整齊,產量預計將提高5-10%。”熊小軍說道。
據了解,近年來,穗源公司以“公司+合作社+農戶”的經營模式發展訂單農業,實行種子、農藥、化肥全配套以及稻谷包回收,為農戶提供從種到收全產業鏈服務。截至目前,該公司水稻訂單農業已達3萬畝,接下來將不斷強化科技賦能,提升水稻品質產量,計劃擴大優質水稻訂單種植面積達到6萬畝,促進糧食穩產豐收。
抓好糧食生產 是保障民生的頭等大事
記者從區農業農村局獲悉,今年,全區早稻播種面積預計達到17萬畝,水稻的育秧插秧工作預估將在4月初全部完成。 |